谈谈建立个性化的临床科研单病种数据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医院信息科(或网络中心、信息中心)统一构建的系统叫做业务信息系统(HIS),比如电子病历系统、医嘱系统、门诊信息系统等,主要是满足业务流程和医院管理的需要。基于业务系统做研究,要么数据检索不方便,无法方便的拿出来做研究,要么拿到手是一堆数据,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做二次整理,无法为多个课题所用。
       怎样才能更好的获得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数据?那就是尽快建立自己个性化的专科数据库!下面谈谈建立个性化的临床科研单病种数据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医生是一个高学历的职业,也是一个备受尊敬的行业。但每个行业都有竞争,每个行业都有竞争失败者,只能位居行业的最底层,苟且的忙碌着。刚毕业的博士生,在大医院也得从住院医师和门诊小医生做起。等级越往上的权位资源越紧俏。从总住院到主治,从副主任医生到主任医师,得慢慢修炼。一个科室内除了行政主任,其他人都没有多少话语权。所以,很多医生达到一定级别后,要么走行政路线:努力去当医务部主任、副院长、大院长、副校长、校长等,要么就走学术路线:到处飞刀、到处举办或参加学术会议,著书立说。能够像钟南山、屠呦呦一样一举成名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都在利益的漩涡中忙忙碌碌、熙熙攘攘、利来利往。
        医生行业又是一个需要有责任感的职业。这个责任感不仅体现在对病人负责方面,更体现在对科研的严谨和对国家资源的保护等多方面。好不容易获得国家的课题经费,如果草草结题验收,弄几个没有多少实际价值的产出,是对纳税人的渎职,对国家投入的浪费,也是对自己科研初衷的侮辱。所以,年轻医生,不仅要去积极申报课题,参与课题研究,更要在获得参与或主持课题研究机会后,认真对待,负责任的行使自己的权力。 
        国家资源在医疗行业的体现就是病例资源。我国人口众多,社会环境复杂,病例资源也很丰富。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有我们这么好的病例资源收集环境。美国人口太少,无法追赶我国的人口总量;印度人口很多,但社会太落后,收集资料非常困难。只有中国,正在多方面腾飞追赶发达国家。中国人的病例资料非常具有研究价值。许多国外机构对此虎视眈眈,千方百计想要搞到手。我国的某些制度决定了临床科室和研究者要想建立自己的专科数据库有许多困难或阻碍:立项申报、审批、招标投标、开发票走流程等很漫长,很折腾人。许多人望而却步,最后容易不了了之。国外机构发现这个问题,立刻迎合上来:没有经费?他们公司给钱!没有人手?他们公司派人来录入资料。甚至还投入启动资金,资助科室负责人去国外考察和学术交流等,给予直接或间接好处——他们公司最终获得的就是你的病例资料以合作的名义存储到他们的云端数据库。
        作为科室主任或院长,作为已经上位者,应当清醒的认识到这种合作的潜在危害。我国出台了离任审计制度,这样的风险很有可能发生在你离任后。作为没有话语权和决策权的年轻医生,阻止不了这种合作,但可以避免参与这样的合作。年轻医生应当自主建设、自力更生。应当趁早建立自己的私人数据库,及时、完整、持续的收集自己经手的病例资料。不管现在是否有课题研究,都应该先收集资料,避免资料的流失。未来有课题了、有多个课题了、需要带教学生做研究或教学了,私人数据库都可以用得上,减少对病案室和信息中心的数据依赖。
        科室主任要考虑自己科室的长期发展,建立科室级别的专科数据库。医生个人要敢于对自己投资,用相当于一部手机的钱来构建自己的私人数据库,也是很值得的。手机也好,电脑也好,就像汽车开出4s店一样,买回来就开始贬值。只有数据库,随着病例资料的不断收集和积累,像房子一样越来越增值的。能走裙带关系、利益关系而上升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不是每个人都乐意去巴结逢迎的。而建立自己的数据库,保护和利用好自己的病例资源,对自己的研究负责,对自己的职业负责,对自己的青春和人生负责,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临床研究不只限于临床医生,病理科、放射影像科、检验科、感染科等,甚至护理人员都可以主导或参与到临床研究中去。只有心中有梦,人人都可以做科研。
 
        上海岁荣-临床科研单病种数据库系统,支持您建立自己个性化的专科/专病数据库!
 
        更多信息,欢迎访问官网: www.suirong.net  联系电话:13916667668(微信同号)